回到地鐵站,動物園前站是地鐵御堂筋線跟堺筋線的交叉點,我們要搭堺筋線從動物園前站到堺筋本町站,轉中央線到森ノ宮站。
大阪城與大阪城公園
從森ノ宮站走進大阪城公園,正前方出現一個好大的噴水池,日正當空照,這時出現噴水池頗有消暑的效果。
有人中午吃太多炸物,口粉渴!!
順著大阪城的指標往內走。
我身後的是大阪城的東外濠。
沒一會兒,在右手邊開始出現大阪城的蹤影。
某個櫓。
到底是還有多遠???已經走十幾分鐘了ㄝ!!!!
大阪城天守閣復興80週年(1931-2011)。
今年(2011年)是大阪城天守閣修復80年。
大阪城的天守閣曾多次毀於天災和人禍,經過多次重修改建,現在看到的大阪城天守閣是在1931年(昭和6年)由大阪市民熱情捐款後用鋼筋混凝土重建的。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以前的護城河現在長滿了草。
大守門。是大阪城的正門,古代稱為追手門。經過多次的重整,現被列為重要文化財。
走進大手門。下面照片裡的老伯伯很認真地看他正前方的大石頭,這塊石頭叫蛸石(たこいし),就在走進大手門的正前方,是大阪城內最大的石頭,面積 59.43 平方公尺,厚度約 0.9公尺,重量約130 噸。
蛸這個字是章魚(たこ)的意思,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在巨石左下側表面有一個咖啡色的章魚頭圖案,咖啡色是因為鐵氧化造成的。
有看出來嗎??
遇到日式傳統婚禮的新郎新娘。
大阪市立博物館。是舊的,已經封館了。
出現了,很新的大阪城。
大阪城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大城。
中文的導覽 http://www.osakacastle.net/hantai/index.html
GO,進城去。進城睡覺去。
金明水井戶屋形。在入口的旁邊有一口封起來的井,井深33公尺,據說豐臣秀吉怕水不潔,所以在井裡放了一個金塊,所以才叫金→明→水。
現在變成許願井了,好多銅板阿。
大阪城共有8個樓層,從下圖的門口進入是1F,1F有一個播放廳,會播放豐臣秀吉與大阪城的相關影片,1F還有紀念品販賣處。
位在天守閣門口的号砲。
3F、4F、5F、7F都是歷史區,介紹豐臣秀吉的一生和與大阪城相關的戰役等等。
我從念書時就對歷史沒轍,更別提日本的歷史了。更何況才剛剛吃飽,更何況從炎熱的戶外進到涼爽的室內
,我的瞌睡蟲瞬間上身, 所以從3F~7F,我都是快速走一圈後,立馬找張椅子坐下來打盹,等阿婆緣牽牽逛完那個樓層來把我叫醒,我們再往另一個樓層移動,就這樣循環了4次,直到上到8F的戶外區我才被大風吹醒。(真是羞愧
。)
8F。8F是展望台,離地面50公尺高,可以邊吹強風邊飽覽大阪市景。
位在大阪城西南邊的大阪歷史博物館和NHK大樓。
位在南邊的通天閣。
東北邊的大阪城ホール。
大阪城屋頂上的鯱。
風實在是太大,吹著吹著頭都要痛起來了,離閉館時間17:00還剩半小時,我們回到2F晃晃。
2F。2F展示關於大阪城的基楚知識(興建與修復),還有現在的天守閣正使用的獸頭瓦跟伏虎的實際大小複製品。2F還有"試著體驗",可以戴上頭盔跟穿上陣羽織體驗拍照,但我到的時候已經收工了,嗚~嗚~。
大阪城開放時間:午前9時から午後5時まで(最終入館は午後4時30分まで)
走出天守閣。
EXPO70 TIME CAPSULE 時空膠囊
這個時空膠囊是松下電器跟讀賣新聞在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時一起埋下的,膠囊分為上下兩層,裡面放了當時最新式的電視機、飯鍋、植物種子、冷凍乾燥的微菌等等大約2千種物品,在30年後(2000年)某研究機構挖出膠囊,檢查內容物的保存情形,然後再埋回去,等待100年後(2100年)才能再打開膠囊。約定好上層每一百年打開一次,下層則是約定在5千年後(6970年)打開。
我這一生是無緣看見開膠囊了,除非我活到120歲。
大阪城掰掰,我的精神又來了。
怪怪,怎麼都沒看見大阪城公園的周遊火車呢??超想搭的ㄝ。
我想我需要跟大阪城道個歉。
大阪城對不起,就算我對日本的歷史沒興趣,我也不該睡得如此誇張,真是太不尊重了。BUT,請您聽我解釋。導致我昏睡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我的身體狀況不佳,這一整個禮拜,天氣一下冷一下熱,今天雨明天晴的,我的身體適應不良,皮脂腺也嚴重失調。再加上機艙的壓力讓我的下肢血液循環有點不良,第一天雙腿就有狀況,有一種麻麻的無力感,鞋子又一直濕濕的不肯乾,真是雪上加霜,讓不舒服的程度直線上昇。今天已經是旅行的第8天,我真的有點撐不住了,偏偏您環境舒適,溫度宜人,我就睏下去了,SORRY。
碎碎念時間:
大阪城雖然貴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但我沒有很尬意ㄋㄟ。因為是重建的,很新很現代化(還有電梯呢),但卻失去了古蹟的滄桑感,也或許是因為我先看過了姬路城吧(即使被鐵皮包住)!!
從另一邊的出口離開大阪城公園,馬路對面是NHK和歷史博物館。歷史博物館也是使用周遊卡可無料參觀的設施,但今日最晚入場時間已過,只能作罷。
就在街頭閒晃吧!!